前面給大家介紹了“RFID圖書館的應用現狀及優勢”, 我們也清楚的了解到,rfid標簽技術的應用讓圖書館的管理工作變得快捷方便,從而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質量。但美中不足的是,RFID標簽技術對于圖書館某些特定領域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下面來給大家介紹一下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RFID技術標準不統一
目前,RFID行業標準以及相關產品標準還不統一。電子標簽迄今為止,也還沒有正式形成一個統一的(包括各個頻段)國際標準。目前,全球有三大RFID標準陣營:歐美的EPC標準、日本的UID標準和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IEC標準。它們各自的系列標準相互之間并不兼容,這就給不同廠商生產的RFID產品的互通和整合、館際互借、系統更新換代帶來了阻礙。這不僅增大了用戶的購置、運行與維護成本,也影響了RFID在圖書館的大范圍應用。
二、RFID應用標準不統一
RFID技術的目標定位于物物相聯,其落腳點還在于對單個物品的身份識別,其應用支撐點在于數據模型的建立,涉及到電子標簽寫入數據的定義、格式、內容參數、系統對應標識符、數據安全防護手段等。目前,各圖書館RFID標簽中的數據格式還都是根據各生產廠商的技術要求和各單位的具體情況建立的,在全國范圍內還缺少權威性和唯一性,難以實現圖書的館際流動。
雖然由國家圖書館牽頭、深圳圖書館等參加的《圖書館應用無線射頻技術數據模型標準》已經于2009年12月25日獲文化部立項,由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及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于2010年3月聯合成立的高校圖書館“超高頻射頻識別技術應用”(UHF RFID)工作小組也在相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相關研究成果還沒有上升到國家標準的層面,短期內還難以實現應用標準的統一。
三、標簽的成本和耐用性問題
RFID標簽的正常使用年限一般在10~15年。這個使用年限對于流通領域的一般商品來說已經足夠,可是對于館藏圖書來說還遠遠不能滿足其需要,并且每個標簽的成本大約在1元錢左右,遠遠高于傳統條碼的成本(0.1元左右)。雖然有的RFID生產廠商的產品使用年限在50年左右,但其價格更高,不適用圖書領域的大規模推廣應用。此外,由于各生產廠商的標準不兼容,其配套設備的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無形之中制約了RFID技術的推廣。
四、系統的集成應用問題
國內絕大多數圖書館都采用“磁條+條形碼”的藏借閱一體的圖書館管理模式,現有的設備投資和技術儲備在短期內很難被完全取代。同時,RFID系統與原有系統在通信協議、接口標準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需進行整合后才能投入使用,這單靠圖書館的技術力量很難實現。目前,軟件供應商與RFID硬件供應商是脫節的,如果沒有成熟的平臺和技術,是很難完成兩個系統的整合的,這也是影響RFID技術在圖書館領域推廣的因素之一。
總結:
把RFID技術應用于圖書館具有許多相比于條形碼時期無可比擬的優勢。圖書館應用RFID可減少員工的工作時間和勞動強度,增加圖書館盤點、分類、書庫管理能力,方便用戶自助借還,提高讀者滿意度。將RFID引進圖書館,不僅是技術的引進,更重要的是圖書館組織管理的變革和服務轉型方面的轉變,可減少用于流通工作的資源配置,同時增加信息服務的相關資源。
然而,作為一項應用于圖書館的新技術,RFID的應用還存在著諸如技術標準、使用成本及系統集成等多方面的制約因素。隨著國際與國內標準化組織相關RFID標準的制定、各圖書館相關機構制定一些實施辦法、實施細節以及RFID技術和生產工藝的發展,實施RFID的風險正在不斷降低,在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支持下,泛在圖書館的實現已為期不遠。
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就介紹到這里,想了解更多rfid標簽知識可以繼續關注本站,我們將一如既往的分享rfid標簽技術知識以及新資訊。